银行人离职转行出路分析——城投等平台公司
“严谨点、严谨点、严谨点”,写这篇前我对自己这么说。
各级城投等平台公司是银行人转行的去处之一,人数可谓相当多了。一般而言,各级城投隶属对应级别政府管理,内行人都知道这是关系户集中营,同样作为国资控股企业,城投不可避免的和各类国有银行一样有官僚主义的缺点,甚至更甚,搞管理的没什么专业可言,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比比皆是,多数专业对口且能力出众的青年才俊反而广泛活跃于下属公司和项目一线,这点和银行很像;不同的是,很多股份驳杂的银行不盈利没法给股东交待,但城投公司还可以打着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口号光明正大的不盈利,毕竟它的确要解决很多当地发展存在的公共问题。需要划重点的是:一旦公与私发生牵扯,很多事反而容易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治规则下,没什么不能发生。
很多人说城投可能不行了,那只是多数人根据地方债问题做出的判断,实际上仔细研究城投设立的初衷、平台公司设立的“巧妙”及其项目运作方式可以发现,主流城投公司仍有继续存续的必要,它是否存在,政策面的影响比其本身经营的好坏重要太多。但是,说一千道一万,那也只是城投公司的经营存续问题,银行就不一样了,都知道现在城投等平台公司的贷款碰不得,很多甚至需要市级主管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领导去协调,这事放在稍早的时候,银行还能卖领导面子,现在就难了,很多银行连领导的面子都难卖,别说银行了,有些城投以前还能发发债,现在发债连发债公司都不接。事赶事之后,城投也得搞项目啊,没钱可不行,那不就得找外地客商“合作”了,让人家自筹资金是常态,一来二去外地客商也不来了,只剩下一些“利益纠葛”较深的“同船客”还在维持着。
对于这类企业,你只能感叹它“关关难过关关过”的神奇,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现在说说里面的工作情况,还是那句话,只能当个参考银行人离职转行出路分析——城投等平台公司,不包售后。你不得不承认,尽管内行人说它是关系户集中营,但还是有人能靠自己应聘进去,原因大家想想也知道,一是需要专业的人做事,二是需要做到相对公平。
但其实真拿它和银行比,里面的工作内容还是轻松太多了,朋友当时去了当地最大的城投公司,半天工作半天喝茶是常态,毕竟管也不好管,和员工接触最多的永远是主管一级,这和银行差不多,但是这一级在城投等平台公司根本没多少实权,既管不了员工工资,也管不了员工离职,即便是建议权也没那么重要,主要绩效考核制度不明确,很多还停留在吃大锅饭时期,因此,里面员工的工作强度你想想也就知道了。很多人想干事,那可能这里不太适合你,集团内部很多下属公司,协调工作时你就知道有多难了,当每个人都害怕另一个人背后的人时,效率这个词也就基本拜拜了,人情世故才是主流。
话又说回来,能从银行离职的,多数家里关系也一般,都是卑微打工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生活罢了,能去这种单位过安安稳稳的日子,不想升职、不想加薪,未尝不是一种活法。银行里随便一个小领导就能拿捏你,有些行制度管人也很完善,完不成指标你领低保,完成指标也不见得是大爷,稳定是稳定,一般开不了你,但是你丫工资不稳定啊,谁能忍受时常低保呢?因此,在旱涝保丰收方面,短期来看它比银行更有优越性,甚至和编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